|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歐洲人 根本沒資格嘲笑國人吃皮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外國人總覺得中國人吃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豬和牛的主動脈、加石灰後變性的禽蛋、混了雨燕唾液的巢穴、成年螃蟹的性腺等等。似乎歐洲人生來就只會吃超市裡切好洗幹淨的牛排。好在鯡魚罐頭替國人扳回一分。


  

  食在中國最靠譜


  事實上,在現代食品工業出現以前,食物匱乏的歐洲人也是逮啥吃啥,除了口味劍走偏鋒,審美情趣也頗為清奇。

  你以為人類被逐出伊甸園是因為接受了性啟蒙?明明是因為貪戀食物!一場完整的羅馬貴族宴會得有十個小時。冷盤菜在配樂詩朗誦中被端上桌,松鼠、火烈鳥舌頭、牛睾丸、鴕鳥腦子等,緊接著是硬菜:牛奶喂養的蝸牛配酸甜醬、榛睡鼠蘸蜜汁罌粟籽、蛋糊裹袖珍鶯鳥、碳烤天鵝。

  最硬的主菜是烤牛包羊、包豬、包公雞、包小雞、包鳥,美其名曰“特洛伊式燒烤”。

  吃完甜點藏紅花蛋糕還沒飽的話,主人家慷慨提供餐後小吃——醃兔胎。吃撐的賓客也不用急,出門左拐有專門的嘔吐池,摳喉嚨吐幹淨了回來繼續吃。

  而另一個極端是,14世紀之前的英國老祖宗吃得特別單一,富農偶爾吃小麥,中農吃燕麥大麥黑麥,貧農吃西北風。谷物的加工方式也很單一——面糊和面餅,不僅硌牙,還適合做武器和盤子。


  畢竟精磨面粉會損失不少能填飽肚子的麩皮,你說加了牛奶蜂蜜香草的白面包?國王都沒吃過幾次,那可是聖物。

  配菜以燉為主,著名菜式有牛奶燉韭菜洋蔥、菜豆燉麥芽等。肉類作為難保存的稀罕物,在中國化身為火腿和香腸,但由於緯度高曬鹽難,大部分肉類在歐洲變成了風幹肉,一塊風幹肉的保存時間比當時人們的壽命都長,太幹太硬,通常也只能燉。到大航海時代,水手們還能吃到一個世紀前的風幹肉,據說味道跟木乃伊差不多。

  飲料也比較慘烈。由於過濾與儲存技術欠佳,據說喝中世紀的啤酒像在吞針,得閉眼憋氣才能灌下去。


  19世紀初罐頭技術被普遍應用,歐洲的魚肉蔬果被裝在錫罐子裡帶到落基山脈美國中部的肉類加工廠全年開工,以前可只能在冬天宰殺牲畜以防變質,防腐劑也在同時期誕生——盡管現在遭受非議,然而沒有防腐劑就沒有現在的大超市。

  舊的食物被改良,新吃食也在出現,不僅僅是糖、巧克力、咖啡、辣椒、土豆、熱帶水果被堅船利炮運回,技術革新還為我們的老朋友谷物開啟了新世界。

  從擠壓鉛條設備獲得靈感的蒸煮擠壓機問世,它能把面團變成形狀各異的面制品,翻譯成人話就是條狀片狀蝴蝶狀的通心粉、歪果仁的方便面,曾被廣泛使用於制造軍用壓縮幹糧,直到上世紀70年代還占了歐美方便食品三成多的份額,並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被中國人運用於辣條制造。

  也正是得益於農藥化肥,1800年英國的小麥產量比150年前提高了77%,機器帶動的碾子不分晝夜制造精面粉,又被谷物升降機裝載到貨船和火車中。拋卻小麥價格下跌引起的動蕩,谷物普及確實讓很多饑餓的人免於過早死亡。

  工業革命至今近兩百年,呼吁傳統農牧業的聲音越來越大,農藥化肥轉基因冷藏鏈很委屈。要是真的回歸土法耕作,恐怕到後來也真的只能吃土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